您的孩子多少歲?(單選)









下一頁

0至6個月

當突然有很大的聲響(如行雷聲)時,會有驚嚇的反應。



對有趣的聲音(如:玩具聲、音樂聲、電話聲)會靜下來或停下來表現出專心聆聽的樣子。



當熟人(如:媽媽)面對面說話時,會作出注視人臉/微笑/發出聲音的反應。



會轉頭偏向聲音的來源。



除了哭以外,會發出「依依」、「呀呀」的聲音。



6個月至1歲

對自己的名字有反應。



當大人指著某物件時,會跟著注視同一物件



會模仿簡單的環境或說話聲,如「喵喵」。



會講BB話,如「mama」、「dada」。



會用手指指著或以其他動作來表達自己的需要或拒絕。



手勢提示下或生活情境中能明白簡單的指令,如「過黎」、「拜拜」。



1歲至1歲6個月

會和照顧者維持目光對視。



聽懂一部份常見物品的名稱,如「鞋」、「餅」。



會說出第一個有意義的詞,如「爸爸/媽媽/波…」。



會在適當的情況下做出「再見」、「拍手」等手勢。



聽懂生活中常用的口頭指令,如「媽媽抱抱」、「飲奶」。



1歲6個月至2歲

能理解「乜嘢?」的問題。



能執行簡短的動作指示,如「攞個波畀我」。



能說出不同詞彙,並能一致的用於打招呼、叫喚、要求、或表示抗議、引起注意。



會說出由兩個詞彙組成的短句,如「要波波」、「媽媽開」(不要求發音正確)。



2歲至3歲

能與其他小朋友互動,如:一起玩玩具。



能說出自己的主要身體部位,例如: 眼睛、鼻子。



能說出常見物品的用途,如杯用來「飲水」。



能用兩至三個詞彙的完整句子來溝通或描述,如「媽媽食餅」。



無提示下,能完成兩個步驟的指示,如「剝左鞋,再過嚟」、「洗咗手,先食餅」。



3歲至4歲

能理解基本概念如顏色、大小及數字



了解簡單的對比概念或意義,如大小、冷熱。



能理解較長的複句,並且正確回答,如「你鍾意食朱古力定係糖果?」



能按序完成三個步驟的指示,如「關電視,洗咗手,先食餅」。



會主動提出問題,如「乜嚟㗎?/點解?/邊個?」。



表達的詞語很多,很少以「呢個」、「嗰個」作表達。



4歲至5歲

孩子所說的話,大人能夠明白。



能運用語言來表達情緒,如「我覺得好唔開心!」



能正確說出「我嘅」或「你嘅」來表示是誰擁有該物品。



能概要說出剛剛發生的事情。



能理解兩個以上的方位詞,如「前面」、「後面」、「隔離」。



能完成數個相關的指令,如「拿筆在紙上畫一個太陽,再把它貼在白板上。」



5歲至6歲

能理解較長及複雜的故事內容。



開始理解時間性的問題,如「你朝早去咗邊度?」



能夠用完整句子表達,而且說話流暢。



能夠按事件發生的順序和因果關係說故事。



能夠向別人述說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如描述學校發生的事情。



當突然有很大的聲響(如行雷聲)時,會有驚嚇的反應。
有一些反應是微小的,例如眨眼睛、呼吸變得快速等。假如您的幼兒從來沒有對任何突然的聲音出現反應,建議您儘快帶幼兒到醫療單位進行檢查。

對有趣的聲音
如:玩具聲、音樂聲、電話聲)會靜下來或停下來表現出專心聆聽的樣子。

運用不同的聲音來吸引幼兒的注意,透過變換距離、音量、環境等等,來引起幼兒最佳反應。當幼兒在玩一個玩具時,用另一個玩具在視線外發出聲音,協助幼兒停下來看看它。

當熟人
如:媽媽)面對面說話時,會作出注視人臉/微笑/發出聲音的反應。

有空時可以多抱著幼兒說說話,假如幼兒對您還沒有反應,可以用較誇張的方法說話,輕輕拍拍他,保持眼神接觸,引起幼兒的微笑。

會轉頭偏向聲音的來源。
轉頭尋找聲音的反應在很早期便會出現,假若您的幼兒還沒有此反應,可以試著把發聲的玩具放得更靠近他一些。練習把發聲的玩具放在幼兒正前方吸引幼兒注意,再慢慢移向兩側,幫幼兒把頭轉過去。

除了哭以外,會發出「依依」、「呀呀」的聲音。
花些時間觀察幼兒,您對著他說話時,他會看著您,模仿您的說話或表情嗎?試著把幼兒抱得靠近您的嘴巴一些,讓幼兒在您說話時摸摸你的嘴巴。在吃飯時發出一些聲音,引導幼兒多動動嘴巴。

對自己的名字有反應。
和幼兒相處的時候多有意義地說出他的名字,例如 "明仔乖" "媽媽抱抱明仔"。先叫小朋友名字並輕拍他,再對他說話。

當大人指著某物件時,會跟著注視同一物件。
先由伸手可及的物件開始練習,當幼兒注意一件物件時,您可以指指物件,說說幼兒在看什麼。另外,當幼兒注視您的臉時,您可以把物件放在您跟幼兒的視線中間,指物並請幼兒一起看。

會模仿簡單的環境或說話聲,如「喵喵」。
如果幼兒還不會模仿您的聲音,那麼就請您模仿幼兒發出的聲音。當幼兒開始模仿,您可以調整不同的語調、音高、長度等等來回應,開始有趣地玩聲音。

會講BB話,如「mama」、「dada」。
和幼兒玩聲音的遊戲,當幼兒發出一些聲音時,您可以試著模仿他,再看看他是否會模仿你。在吃飯時利用碰觸嘴巴的機會多發些音,例如嘟嘟嘴、把嘴巴合起來等。

會用手指指著或以其他動作來表達自己的需要或拒絕。
觀察您的幼兒對什麼物品感興趣。當幼兒不喜歡一樣物品,您需要回應他,把東西移開並教導他一些手勢。若您的幼兒注視一件物品,同樣以說話回應他,把東西拿給他並教導他指物。

手勢提示下或生活情境中能明白簡單的指令,如「過黎」、「拜拜」。
在生活情境中說出指令時必需與執行的動作保持一致,例如只有在告別時說「拜拜」並揮揮手。若幼兒還未能對指令反應,您可以在說完指令後,帶領幼兒一起完成;或者請一位大人先做出動作,再讓幼兒跟著做。

會和照顧者維持目光對視。
當幼兒把目光停留在你臉上時,您可以多用說話及表情來回應他。說話前先摸摸幼兒的臉,讓他注意到你。您可以和幼兒玩「躲貓貓(peek a boo)」遊戲,讓幼兒看看有趣的臉部表情。

聽懂一部份常見物品的名稱,如「鞋」、「餅」。
日常生活中,您可以注意看幼兒對什麼東西感興趣。當幼兒注視物件時,告訴幼兒他在做什麼,拉起幼兒的手去摸摸物件,並說「呢個係波波」。

會說出第一個有意義的詞,如「爸爸/媽媽/波…」。
當幼兒專注在一樣物件或人物時,注意聽幼兒所發出的聲音。馬上以正確的詞彙回應幼兒,如「爸爸!爸爸黎左」。如幼兒還不太會模仿語音,可以先模仿一些溝通手勢,例如「指」和「俾」,再慢慢加入語音。

會在適當的情況下做出「再見」、「拍手」等手勢。
在生活情境中說出指令時必需與執行的動作保持一致,例如每次告別的時候,您都可以示範揮揮手然後說「再見」;在完成目標或者高興的時候,您可以示範拍拍手,或者握著幼兒的手一起動作。

聽懂生活中常用的口頭指令,如「媽媽抱抱」、「飲奶」。
日常跟幼兒互動時,您可以先說出要做的動作,例如「媽媽抱抱」,等待幼兒的反應,例如舉起雙手,再抱起幼兒。在口頭指令和動作之間給予適當的等待時間,讓幼兒了解輪到他做反應了。

能理解「乜嘢?」的問題。
您可以把常用的描述句改為問句,例如您要說「呢個係波波」,可以把句子稍作轉換,問「呢個係乜嘢?」。起初時幼兒可能不懂您的意思,再告訴他「呢個係乜嘢?呢個係波波」。

能執行簡短的動作指示,如「攞個波畀我」。
在和幼兒互動時,可以給幼兒一些指令,當幼兒聽完指令做出動作,給予讚美和鼓勵。如果幼兒的動作不正確,您可以再完整說一次指令,同時帶著幼兒去完成。

能說出不同詞彙,並能一致的用於打招呼、叫喚、要求、或表示抗議、引起注意。
請您觀察幼兒是否有與人溝通的企圖。當幼兒展現出與您溝通的企圖,如要求您幫忙他時,您可以先示範適合的語句,如「俾我」,讓幼兒跟著您說。不同的情境就示範不同的詞彙或語句,讓幼兒建立口語溝通的習慣。

會說出由兩個詞彙組成的短句,如「要波波」、「媽媽開」
不要求發音正確)。

幼兒會說單字詞了嗎?如果幼兒會說單字詞,您便可以稍微提高要求,再滿足幼兒。例如幼兒會說「波波」,您可以示範較長的語句「要波波」,讓幼兒說出後再給他球。如果幼兒在組合詞彙時遇到困難,可以加入一些手勢輔助,例如「要」時攤開手板,「波波」時做一個圓的手勢,邊說邊做動作。

能與其他小朋友互動,如:一起玩玩具。
幼兒通常會模仿年紀較大的伙伴來學習這個能力。若家中沒有兄弟姐妹,您可以多帶幼兒到公園或參加一些遊戲團體來練習。如果幼兒沒有主動加入遊戲的技巧,您可以帶著他一起去嘗試。選擇合適的伙伴,讓幼兒有更多成功的經驗。

能說出自己的主要身體部位,例如: 眼睛、鼻子。
拿出一面鏡子讓幼兒看自己的臉,您可以拉著幼兒的手放在鼻子上,並且說「鼻鼻,呢個係你嘅鼻鼻」。如果幼兒能理解身體部位,可以跟他玩遊戲,先由您說出一個部位,讓幼兒去摸摸您的臉,再換幼兒說出一個部位,你去摸摸他的臉。

能說出常見物品的用途,如杯用來「飲水」。
喝水的時候問問幼兒「要用咩黎飲水?」,如果他不會回答,您可以把答案告訴他「用杯杯黎飲水」,或者給他選擇「要用咩黎飲水?杯杯定碟碟?」

會主動告知需求/自身感受,如「想去廁所/好痛」。
您可以嘗試和幼兒一起閱讀一些講解感受或表達需求的繪本,在過程中不斷重覆特定的語句,例如「好開心」,讓幼兒了解如何用語句去表達感受。若幼兒試著發出一點聲音來表達,便多鼓勵他。

能用兩至三個詞彙的完整句子來溝通或描述,如「媽媽食餅」。
幼兒語句的長度需要漸漸的加長,如果幼兒目前只會說物品名稱,您可以示範加入功能詞彙如「食」、「要」、「俾」等等;幼兒已出現詞彙組合的話,便可以嘗試組成三詞語句。例如幼兒會說「食餅餅」,媽媽可以問他「邊個食餅餅」,讓小朋友完整的說出「媽媽食餅餅」。

無提示下,能完成兩個步驟的指示,如「剝左鞋,再過嚟」、「洗咗手,先食餅」。
隨著幼兒的成長,他需要練習完成較複雜的指令。您在給予指令時可以漸漸增長,而且要讓幼兒練習聽完再行動。如果幼兒還不能自行完成,請您把整個而不是部份指令重覆,並示範給幼兒看,透過不斷的練習增加聽覺的長度。

能理解基本概念如顏色、大小及數字。
如果幼兒還未建立顏色、大小的概念,您可以由配對遊戲開始練習。先讓幼兒練習配對相同的物件,當幼兒能穩定配對後,讓幼兒來分類同一顏色的物件。在練習的過程中,您可以告訴幼兒「這些都是藍色」等的概念,協助幼兒理解。

了解簡單的對比概念或意義,如大小、冷熱。
剛開始時可以使用對比較大的物件,例如拿一架可以讓幼兒乘坐的玩具車,告訴幼兒那是「大車車」,再拿一台很小台的玩具車,告訴幼兒是「小車車」。當幼兒建立初步概念後,您可以逐漸縮小對比物的差距。)

能理解較長的複句,並且正確回答,如「你鍾意食朱古力定係糖果?」
如果幼兒還聽不懂較長的複句,您可以加入一些視覺提示,例如分別拿著朱古力和糖果,再問幼兒「你鍾意食朱古力定係糖果?」,待幼兒說出答案再給他物件。複句使用的詞彙可以續漸增加難度,由生活中熟悉的物件,再變更為較少見的物件。

能按序完成三個步驟的指示,如「關電視,洗咗手,先食餅」。
三個步驟的指令較長,需要幼兒專心聽完,才比較可以執行。如果幼兒還不能按序完成三個步驟的指令,觀察看看幼兒是否能完成兩個步驟的指令。在日常熟悉的活動中,您可以嘗試讓幼兒練習一些指令。若幼兒還沒有辦法做到,請您示範動作給幼兒看一次後,再重覆一次完整的指令。如果幼兒還是不能做到,請你邊說指令,邊帶著幼兒做一次。

孩子所說的話,大人能夠明白。
幼兒到四歲的時候語音發展相對成熟,孩子所說的話,可能還有一些不準,但大人大致上能明白孩子想表達的意思。您可以嘗試與幼兒平視,先獲得幼兒的注意再講話。為了讓孩子可以更清楚聽到您的話,您可以稍微放慢速度,再觀察看看幼兒說話的清晰度是否有提升。

能運用語言來表達情緒,如「我覺得好唔開心!」
當幼兒出現一些情緒反應,您可以同理他的情緒,例如說「媽媽知道你而家好唔開心!」,鼓勵幼兒用語言來表達情緒。例如幼兒較難理解抽象的情緒概念,可以透過閱讀一些情緒繪本,透過圖畫和例子來認識。

能正確說出「我嘅」或「你嘅」來表示是誰擁有該物品。
平常和幼兒互動,例如在分零食、分玩具的時候,可以加入一些成人或玩偶。給幼兒零食時,邊說「呢個你嘅,呢個我嘅,呢個爸爸嘅」,先分數輪後,再問幼兒「呢個邊個架?」。

能概要說出剛剛發生的事情。
您可以跟幼兒閱讀故事書,在說完一段情節以後,請幼兒重述一次情節。如果幼兒還未能自行說出,您可以握著孩子的手,指向圖書中的不同內容,邊指邊把情節再說一遍。

能理解兩個以上的方位詞,如「前面」、「後面」、「隔離」。
當您在和幼兒玩遊戲時,可以加入一些簡單方位詞。例如玩停車場遊戲,可以讓幼兒練習聽指令「泊係巴士前面」等等。日常生日中,也可以多問問幼兒「燈前面有咩?」、「燈前面有杯」。

能完成數個相關的指令,如「拿筆在紙上畫一個太陽,再把它貼在白板上。」
幼兒未能完成數個相關指令,可能是因為聽覺的長度還不足夠。您可以從較短的指令開始練習,再逐漸增長。另外,您也可以把指令中的關鍵字制作成圖片,讓幼兒在聽完指令後先把圖片排序,再完成動作。

能理解較長及複雜的故事內容。
您可以和幼兒建立共讀的習慣,每天花上一些時間來看書。在共讀的過程中,您可以和幼兒討論發生的內容。適時地詢問幼兒一些故事相關的問題,以了解幼兒是否能聽懂您說的內容。

開始理解時間性的問題,如「你朝早去咗邊度?」
幼兒能按照不同的時間點,例如「朝早」、「中午」、「夜晚」,分別說出對應的事件。在提問時,你可以給幼兒一些視覺提示來清楚表示問題中的時間點。或者可以制作一個圖片式的日程表,早上起來讓幼兒把每天要做的事情,例如「上學」、「去公園」、「睡覺」等等,分別貼在對應的時間上,加強幼兒對時間的認知。

能夠用完整句子表達,而且說話流暢。
當幼兒說的語句不完整時,您可以示範完整的說法。例如當幼兒說「我要水」,您可以協助幼兒把語句增長為「我要飲暖水」。

能夠按事件發生的順序和因果關係說故事。
您可以運用一些連續的故事圖卡來進行練習。由簡單的因果圖卡開始,例如「下雨帶傘」,您可以跟幼兒說出語句「因為落雨所以要帶遮」,讓幼兒練習配對簡單的因果關係。先練習排列圖片,再練習說內容,最後慢慢加長圖卡的數量和情節的複雜度。

能夠向別人述說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如描述學校發生的事情。
在幼兒能敍述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之前,您可以和幼兒練習以每日規律的活動或常玩的遊戲為劇本,來進行程序或劇情的描述。例如:「媽媽打開雪櫃門,然後拎奶奶俾仔仔飲。仔仔飲完就將垃圾放落垃圾桶度,然後著衫返學。」示範如何敍述事情。

如果想了解更多幼兒的語言發展資訊,歡迎致電2848 2984與我們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