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關注兒童權利嘉年華

關注兒童權利嘉年華

聽•語•愛關懷計劃參與由澳門防止虐待兒童會、澳門母乳及育兒推廣協會、希望之源協會主辦,牧善中心協辦的「關注兒童權利嘉年華」- 慶祝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通過30週年活動。

作為締約國的一份子,聽•語•愛關懷計劃的服務也遵循「以兒童的最大利益為一種首要考慮」。聽•語•愛於活動中設置聽覺無障礙輔具互動攤位,介紹有助獲取聲音訊息的輔助工具,提升公眾意識,為聽覺障礙兒童獲得適當的輔助介入進行社區推廣。

若對聽覺狀況有任何疑問,歡迎私訊本專頁或致電2835 1184或短訊6335 7575向本會查詢。

傳承關愛共融

傳承關愛共融

聽•語•愛關懷計劃參與澳門特區發展障礙兒童關愛網絡主辦,澳門弱智人士家長協進會承辦的「傳承關愛共融」- 慶祝國家成立70週年及澳門回歸20週年創意填色比賽頒獎禮。

聽•語•愛關懷計劃以行動賀雙慶,落實社區聽覺保健,於活動中為巿民進行耳鏡檢查,提高巿民對於耳朵狀況的關注,為聽覺健康發展把關。

若對聽覺狀況有任何疑問,歡迎私訊本專頁或致電2835 1184或短訊6335 7575向本會查詢。

同心關注兒童健康

同心關注兒童健康

聽•語•愛關懷計劃受邀參與澳門工會聯合總會舉辦的「同心慶賀親子嘉年華」,一起推動聽覺保健。

隨著小朋友成長,部份通過新生兒聽力篩查的小朋友的聽力,仍然會受不同因素影響而發生變化。在今次參與耳鏡檢查的家長及小朋友中,就有發現中耳炎、中耳積液及耳膜穿孔等可能造成聽力下降的情況。聽力師建議定期為小朋友進行聽力篩查,為聽覺健康發展把關。

關心聽覺健康,若您對聽覺狀況有任何疑問,歡迎私訊本專頁或☎致電2835 1184或短訊6335 7575向本會查詢。

啟聰中心「2019年度聽能復健系列」家長課程最終堂回顧

啟聰中心「2019年度聽能復健系列」家長課程最終堂回顧

「微聽損」包括「單側聽損」、「高頻聽損」和「輕度聽損」,這些小朋友可以聽到大部分的聲音也可以正常對話,容易讓家長忽略。

聽.語.愛關懷計劃聽力師與啟聰中心合作,帶來「聽得到講得好?」講座,提升家長對於「微聽損」的認識,並非「講得到」就代表「聽得好」。

本次重點分享:
如何留意會說話的兒童是否有微聽損的可能?
1. 說話含糊不清
2. 注意力不集中
3. 聽聲音時,頭會側一邊
4. 走路容易偏一側或容易跌到

家長提問:我的小朋友是單側聽損,好耳聽力正常沒戴助聽器,劣耳配戴單耳助聽器,是否一整天都要戴著助聽器呢?
聽力師:是的,因為配戴助聽器可增加個案對於環境聲音的適應及語言溝通,特別是單側聽損戴上助聽器後,更能提升對聲音來源方向的辨別。若個案無不適反應,建議起床後就開始配戴至睡前才取下。

想了解更多?歡迎私訊本專頁或☎致電28351184或短訊63357575向本會查詢。

啟聰中心「2019年度聽能復健系列」家長課程第二堂

回顧:
啟聰中心「2019年度聽能復健系列」家長課程第二堂

2019年度聽能復健系到列家長課程第二場,繼續由聽•語•愛關懷計劃聽力師帶來「耳朵的萬靈藥」講座,打破人工耳蝸及助聽器配戴後就能恢復聽力的迷思。

重點分享:
如果有萬靈藥,那可能是
* 對聽覺輔具保持合理期待
* 選擇適當的聽覺輔具和溝通方式
* 持續進行聽能復健,提昇整體能力

想了解更多?啟聰中心「2019年度聽能復健系列」最後一場!歡迎關心小朋友聽覺健康的家長、學校老師、聽障領域從業人員報名參加!

 聽得到,講得好?
11月09日(週六)10:00~12:00 - 聾人服務中心

活動可透過以下方式報名:
電話:致電2841 5554與啟聰中心人員聯繫
掃瞄二維碼填寫網上報名表

啟聰中心「2019年度聽能復健系列」家長課程第一堂

回顧:
啟聰中心「2019年度聽能復健系列」家長課程第一堂

日前,聽•語•愛關懷計劃聽力師與 啟聰中心 合作,帶來「選/用耳機的小貼士」講座,透過本次活動提升家長的角色在聽能管理中的重要性。選擇合適的助聽器、進行定期的聽能監測以及維持穩定的聽力程度,才能讓小朋友在未來的聽覺訓練和語言發展上,有更多的提升與進步。
------------------
重點分享:

如何為小朋友選擇適用的助聽器?要留意助聽器
1. 能否與FM系統連結;
2. 防水防塵的功能與級數;
3. 能否訂制合用的耳模;
4. 電池門與耳鉤有無上鎖功能;
5. 是否有關閉按鈕的調整功能。
-----------------
家長提問:為什麼說小朋友較適用耳掛型助聽器?

作息本位早療模式(應用入門)講座圓滿舉行

聽・語・愛關懷計劃在剛剛過去的週六,於澳門科學館成功舉辦「作息本位早療模式(應用入門)講座」。當日出席嘉賓有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委員區榮智、澳門科學館教育及展品總監梁思聰、兒童綜合評估中心主任戴華浩、教育心理輔導暨特殊教育中主任馮紫華。

是次講座邀請到在台灣擁有多年教授及推行作息本位模式經驗的兩位講者,分別是台灣長庚大學醫學院早期療育研究所副教授康琳茹女士和徐瑀薇女士。以家長及早療服務提供者的角度,講解作息本位早療模式的實際執行方案,講座吸引超過120人參加。

講座過程亦得到參加者的積極回饋,與講者共同探討本澳的現況及實際操作模式,可見參加者對講座投入度之深。同時,亦期望透過吸取外地的經驗、結合本地現況,探究更有效益且合適澳門環境的早療介入方式,早日完善澳門的早療系統。

#作息本位早療模式應用入門講座
#聽語愛關懷計劃

首場《生活中介入 愉快中進步》作息本位系列講座經已順利舉行

首場《生活中介入 愉快中進步》 作息本位系列講座經已在今早在澳門中華教育會禮堂順利舉行,講座邀請到台灣資深語言治療師李家汎及蕭振民,分別介紹「以ICF為基礎談作息本位模式在早期療育的應用」及「以家庭為中心之早期介入—行動早療模式經驗分享」的主題內容,吸引政府部門代表、民間機構代表、早療專業人員及家長等接近150人參與,反應熱烈。

系列講座內容會陸續推出直到9月,邀請包括有聽力師、語言治療師、職業治療師、心理治療師、神經內科醫生、特教老師及社工早療相關之專業人員主講,整個系列共有十一場主題講座及七場實作工作坊,務求強化作息情境訓練技巧,為有需要的兒童及家庭營造更友善與全面的支持,有興趣人士記得留意我們的資訊啦!

聽覺輔具 讓溝通零距離

  只要配戴助聽輔具,聾人或聽障人士就能像健聽人士般聽得清楚嗎?

  其實,助聽輔具會把''想聽''與''不想聽''的聲音全部都放大,而且還會受到環境、距離和噪音等限制,並不能完全取代聽覺器官的功能。而輔助聽覺裝置的出現,便是為了在不同場合中作支援,降低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讓使用者能夠接收到更清晰的聲音,使溝通更加暢順。

  在7月15日的《第三階段聽‧語‧愛關懷計劃啟動禮暨專題講座》中,我們邀請了幾位使用者分享心得感受,期望市民大眾亦能藉此機會多了解一點聽覺無障礙,一同付出多一點耐心,和多一份關心。

页面

订阅 RSS - 活動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