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當知道小朋友出現發展問題後,我該如何克服傷心難過的心情?

  當家長知道小朋友有發展遲緩的情況時,大多會經歷震驚、否認、悲傷、有罪惡感、憤怒以及接受等過程,其實有這樣的心情是相當正常的。家長可先向家人尋求支持,並表達需要協助,其次是盡量了解兒童發展遲緩的資訊,主動向相關專業人士(如:社工)查詢和求助。

誰可以幫助我的小朋友?

  首先,家長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最多,所以當孩子出現發展遲緩問題時,家長擔任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是最能幫助自己的小朋友的。

  家長可以給予支持和關懷,但不可因發展遲緩的問題而過度溺愛或寵壞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應盡量培養小朋友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表現。在教導及照顧小朋友時若遇到問題,可主動向相關專業人士尋求協助。

怎樣才知道小朋友是否有發展遲緩的問題?

  孩子的成長是階段性的,不同的成長階段,語言、動作、認知等都有個階段性的參考指標。關於幼兒語言發展的歷程,可參考「0-6歲兒童聽覺及語言發展歷程碑」。

  當然,每個孩子是獨特且具有不同的能力,成長發展亦各自有不同的進程,若發現孩子未能做到歷程碑中所列之項目,也不表示孩子一定有聽力及語言發展上的問題,可運用溝通小貼士來提升孩子的語言能力,或尋求專業人士意見。若孩子通過該年齡的所有題目,也要按年齡持續留意孩子的發展。

什麼是早期療育?

  早期療育服務是透過「早期發現」、「早期介入」的措施為0至6歲的幼兒及家庭提供符合其特殊需要的服務,預防或減少兒童成長發展的遲緩情況,減輕家庭在療育過程中的壓力。

為什麼孩子需要早期療育?

  幼兒的學習及發展在學齡前階段是相當迅速,根據外地研究顯示,腦部發展在0-2歲時發展較快,神經連接的密度增加,在2歲時已達到80%,是聽力及語言發展的重要時期,是幼兒將來學習的基礎之一,而3歲後其發展則會逐漸變慢。所以3歲之前是早期療育的黃金期,此時對特殊兒童進行介入能達最佳的效果,而早期療育便是要把握這段時間來提供介入來協助。

  幼兒的聽覺、語言理解或表達,可能因先天或後天的因素而造成障礙,對成長發展或許會造成學習、溝通、社交等問題,然而若能及早發現幼兒的情況,盡早給予醫療、社政或教育的介入,減緩或消除其障礙程度,讓兒童有發揮最大潛能的機會,促進兒童正向成長。

早期療育之實務

  早期療育的工作包括早期發現、通報及轉介、綜合評估、療育服務、追蹤跟進等步驟,並應由醫療、教育及福利三個體系組成來實施的。另外需為早期療育方案設立制度及持續進行。

订阅 RSS - 常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