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自主監控聽覺變化的重要性

響應WHO今年世界聽力日主題「保持聽力,終生受益」,聽力保健的重要性不再只侷限於長者,即強調從新生兒到長者的每個階段,不讓聽力損失影響個人的生活,因此定期的聽力篩查是非常必要的,盡早發現與適當介入,聽力康復才能有較佳的成效。

現在WHO提供手機應用程式「hearWHO」不論您是年輕人還是銀髮族都可自我聽力篩查,落實自主監控聽覺的變化。讓您在每個人生階段都能「保持聽力,終生受益」。

視像會議無障礙

視像會議無障礙

防疫期間,視像會議是少不了的,聾人和健聽同事開會,一個看不懂,一個聽不懂,怎麼辦?

今天我們就接入了視像手語翻譯服務,由手翻同事在線同步口/手譯,就可以做到開會無障礙啦!

辦法總比困難多,如果你也有手語翻譯的需要,請向 @澳門聾人協會 申請視像手語翻譯服務,只需一台手機,足不出戶也可以達成溝通無障礙。

善用輔助聽覺裝置,讓助聽器接收得更清楚

輔助聽覺裝置(Assistive Listening Devices)

即使聽障人士已配戴助聽器或人工耳蝸,但實際環境的因素仍有可能不利於聽障人士接受聲音,特別在於兒童的日常學習,他們在教室中最常面對的問題包括回響、噪音以及距離,這些問題不利於兒童接收聲音,容易造成學習上的阻礙,而輔助聽覺裝置則可克服以上問題,包括無線調頻系統(Wireless Frequency modulation system)、聲場系統(Sound-field system)等。當教師配戴調頻系統後,其聲音將會直接傳送到聽障兒童的助聽器上,克服了距離問題,打破了背景噪音與聲波反射的不良影響。

無線調頻系統(Wireless Frequency Modulation System)

很適合在會場、講座、教室等大型場合使用。由講者佩戴信號發射器及選取不同的頻道,而聽障者則在助聽器中安裝調頻接收器,或用音靴與助聽器相連以進行直接輸入,來收聽該頻道的聲音。

認識人工耳蝸和聽覺腦幹植入

人工耳蝸

是一種為重度、極重度或全聾的聽障人士接受聲音的電子裝置,他可以完全替代內耳的毛細胞,把外界的聲音訊號轉換為電訊號,直接刺激聽覺神經產生聽覺神經脈衝訊號。

一般人工耳蝸的適用者需符合下列條件:

  • 雙耳重度或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
  • 使用助聽器3-6個月後無明顯效益
  • 無手術禁忌症
  • 對聽障兒童要有完整的聽能復健計劃
  • 有良好家庭的支持
  • 需對人工耳蝸有合理的期待
  • 外耳道狹窄或閉鎖
  • 外耳或中耳有慢性感染的問題
  • 聽覺神經病變 -- OTOF基因
  • 單側感音神經性聽損

聽覺腦幹植入(Auditory Brainstem Implant,ABI)

聽力損失的影響

功能影響

聽力損失最主要是影響了與他人溝通的能力。如果幼兒時期便出現聽力損失的問題,會導致語言功能發育遲緩,對孩子的學習造成影響。但是,如果給聽障人士提供協助,例如說話、文字、手語或善用聽覺輔具裝置等,他們也能夠參與各項活動和取得社會資訊。

社會和情緒影響

與人溝通不良會對日常生活造成重大影響,例如因聽力問題造成家庭溝通、學習、工作和社交上的困難,從而使聽障人士產生孤獨、孤立和沮喪感。

經濟影響

在發展中國家,聽障兒童很少接受學校教育。而聽障成年人的失業率也更高。即使找到工作,和一般人相比,聽損者在職場中處於較低級別的比例也更高。除給個人帶來經濟影響外,還會對社區和國家的社會和經濟發展產生重大影響。若果能及早發現,通過早期療育的介入,能更節省未來對聽障人士所投放的資源成本。

五分鐘學會聽力圖

  以上為純音聽力圖,縱軸表示音量,單位為分貝,從上到下表示聲音音量越來越大,橫軸代表音高(頻率),單位為赫茲(Hz),從左到右表示聲音越來越高音,而中間的香蕉區塊,是一般日常對話的語音範圍,又稱為語音香蕉區。

  人類的正常聽力在20 dB以下,像水滴聲、小鳥叫聲等微細的聲音都能聽到。但若出現聽力受損的情形時,表示聽到的聲音會變小和變差,會使對聲音的辦識跟理解變困難。依照其聽力程度,必須要增加適當的音量才能讓聽損者聽到聲音,使他聽得更清楚。

聽覺無障礙的符號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公眾場所裡會設有無障礙設施,同時亦會有相關的標誌來提醒市民大眾,以下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幾種聽障人士相關的無障礙標誌(The International Symbol of Access for Hearing Loss):

認識助聽器的種類

助聽器

助聽器能將聲音訊號放大,再把聲音傳至耳朵,但因每個人的聽損原因皆不同,而且對於聽覺的也有不同的主觀感受,因此配戴助聽器除了要讓聲音放大讓聽障人士能夠接收之外,維持聲音的質素以及配載時的舒適度也是相當重要。

一般助聽器的外型可以分為耳背式、耳內式、耳道式、深耳道式等,而現今之助聽器大多已經數碼化,其功能和外型亦較以往多樣化及精細,並能夠依據聽障人士的聽力程度、個人喜好、價格、生活模式、身體狀況等因素來選擇合適助聽器,以滿足每人不同的需要。

 

骨導助聽器

骨導助聽器是把聲音轉換成機械能,藉由振動器振動頭骨(一般放在乳突部位)傳遞至耳蝸內部,把振動訊號轉換為聽覺神經脈衝訊號,讓聽障人士接收聲音。

適用對象:

日常生活上的其他無障礙設備

聽障人士無障礙設備(Hearing Accessibility)

聽障人士因其聆聽上的困難,在生活和溝通上會遇到不少挑戰,然而合適的輔具及介入,可彌補功能上的損失,克服環境上的障礙。而隨著資訊發展及科技進步,現時已有不少的設備支持聽障人士參與社會。

其他聽障無障礙設備(Other Hearing Assistive Technology Systems)

口袋式傳話器(Pocket Talker)

擴音閃燈門鈴(Flashing or Vibrating Doorbells)

页面

订阅 RSS - 聽力及聽覺輔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