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夏令班第二課:1歲以前兒童語言發展里程碑

聽語小教室-夏令班
BB來了!由發現懷上寶寶到會走路之前,父母親跟寶寶幾乎是一個共同體。在懷孕的喜悅之後,新手爸媽可能會有點手足無措。夏令班第二課,劉麗容教授會跟大家講解一下,1歲以前的兒童言言發展里程。

第二課:1歲以前兒童語言發展里程碑
小朋友的語言發展,其實從媽媽的肚子裏就開始。在初生的階段,小朋友會慢慢理解聲音跟物體之間的連結,開始發出一些還沒有特定意義的聲音,嘗試著與大人互動。如果你有1歲以下的小朋友,記得利用暑假最後階段和小朋友好好玩聲音。

夏令班第一課:什麼是言語、語言和溝通?

enlightened聽語小教室 - 夏令班
暑假過了一大半,小朋友們開始要收拾心情準備開學啦!家長們準備好接受新一學年的挑戰了嗎?
聽語愛精靈為家長們準備了國際言語語言音聲學會理事長劉麗容教授的專訪,在暑假的最後階段給家長們加油打氣!

enlightened第一課:什麼是言語、語言和溝通?
家長們有時候會發現小朋友說話不清楚。其實說話包含了言語、語言和溝通三個概念。今集聽語小教室,為大家清楚解釋。學會以後大家就可以針對性地了解小朋友的口語發展啦!

5歲到6歲的語言發展

    5歲的幼兒開始能像個小大人一樣,表達及理解都達到一定的水準。幼兒能理解較長及複雜的故事內容、開始理解時間性的問題,如「你朝早去咗邊喥?」。說話時能夠用完整句子表達,而且說話流暢;也能夠向別人述說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如描述學校發生的事情。這個年齡的幼兒會拿起故事書,能夠按事件發生的順序和因果關係說故事。

    如果幼兒說話還是結結巴巴不順暢,或者幼兒還不會說故事,爸爸媽媽便要多注意。

溝通小貼士:

  1. 透過示範來鼓勵孩子說故事。
  2. 將孩子的故事或歌唱拍攝下來與孩子共享。
  3. 與孩子一起猜謎語、說笑話。
  4. 說話後暫停幾秒,讓孩子有機會回應或表達意見。

4歲至5歲的語言發展

    4歲的幼兒開始能掌握大部份簡單語句,因此幼兒所說的話,大人幾乎能夠明白。幼兒能運用語言來表達許多想法,例如能概要說出剛剛發生的事情、能運用語言來表達情緒、能正確說出「我嘅」或「你嘅」來表示是誰擁有該物品。幼兒能理解兩個以上的方位詞,如「前面」、「後面」、「隔離」。在指令理解上,幼兒能完成數個相關的指令,如「拿筆在紙上畫一個太陽,再把它貼在白板上。」

    如果幼兒含糊不清,令人難以理解,或幼兒好像無法完成比較複雜的指令,爸爸媽媽便要多注意。

溝通小貼士:

  1. 與孩子玩數數或說出物品顏色的遊戲。
  2. 多跟孩子一起看貼近生活的故事書。
  3. 幫孩子收集圖片做成自己的故事書。
  4. 與孩子輪流玩猜猜看遊戲,訓練注意傾聽與說話表達的能力。

3歲到4歲的語言發展

    3歲以上的幼兒能聽懂的詞彙變得更豐富,能理解基本概念如顏色、大小及數字等,而且也能了解簡單的對比概念如冷熱等。語句理解的長度也隨之而增加,能理解較長的複句,並且正確回答,如「你鍾意食朱古力定係糖果?」。三個步驟的指令也能基本完成,如「關電視,洗咗手,先食餅」。這個年齡的幼兒已經能使用很多的詞語來表達,很少以「呢個」、「嗰個」來代替。幼兒開始喜歡問許多問題,如「乜嚟㗎?/點解?/邊個?」。

    如果幼兒還未能說出基本的完整句子,或者表達的詞彙種類較為單一,爸爸媽媽便要多注意。

溝通小貼士:

  1. 教孩子唱簡單兒歌或童謠。
  2. 多向孩子發問不同的問題,如「乜嘢?」、「邊個?」、「邊度?」。
  3. 與孩子閱讀故事書時,引導他學習更複雜的句子。
  4. 運用一些遊戲及活動增加孩子理解及表達,例如一起創作剪貼簿。

2歲到3歲的語言發展

    2歲的幼兒開始托兒所生活,爸爸媽媽可以多觀察幼兒和其他小朋友的互動,是否會一起玩玩具等等。這時候小朋友已經會說好多話,例如主要的身體部位、常見物品用途等等。幼兒能主動告知需求或自身感受,如「想去廁所/好痛」。此時幼兒語句的長度由雙詞組合逐漸增長,3歲時基本上能用兩至三個詞彙的完整句子來溝通或描述,如「媽媽食餅」。幼兒的理解也有所提升,在沒有提示下,能完成兩個步驟的指令,如「剝左鞋,再過嚟」、「洗咗手,先食餅」。

  如果幼兒還未能說出兩個詞彙結合的短句,又常因為無法表達而生氣,爸爸媽媽便要多注意。

溝通小貼士:

  1. 多描述不同的事物,增加幼兒的詞彙量。
  2. 多以選擇題的形式發問,如「你要A定B?」,耐心等待其回應並給予鼓勵。
  3. 多使用擴張句子的技巧增加幼兒說話長度,如幼兒說「車車」時,爸爸媽媽可示範「推車車」「弟弟玩車車」等較複雜的語句讓幼兒模仿。

1歲半到2歲的語言發展

    1歲半的幼兒能理解語句較長的簡單動作指令,例如「攞個波俾我」,也開始能理解簡單的疑問詞「乜嘢」的意思。幼兒的詞彙量越來越豐富,能一致的用於打招呼、叫喚、要求、或表示抗議、引起注意。接著幼兒便能說出一些由兩個詞彙組成的短句,如「要波波」、「媽媽開」等。此時幼兒逐漸建立不同的語音,爸爸媽媽可能會覺得幼兒發音不太正確。

    如果幼兒到2歲時還未能說50個詞彙,或者當其他人邀請幼兒玩遊戲時他都不太回應,爸爸媽媽便要多注意。

溝通小貼士:

  1. 使用適合孩子理解程度的短句與孩子對話。
  2. 多把說話重覆,給孩子更多機會聆聽。
  3. 多嘗試邊做邊講,描述正在進行的事情,提升孩子理解身邊事物的能力。
  4. 運用自問自答的形式,提升孩子理解及回答問題的能力。

6個月至1歲的語言發展

    這個年齡的嬰兒開始聽得懂自己的名字,在家長叫他名字時會停下動作來。當爸爸媽媽指著某物件時,嬰兒會跟著注視同一物件。嬰兒開始能明白一些簡單的指令,在手勢提示下或生活情境中能明白「過黎」、「拜拜」等等。嬰兒也會用手指指著或以其他動作來表達自己的需要或拒絶。當嬰嬰的溝通能力越來越進步,他便開始模仿簡單的環境或說話聲,如「咘咘」。然後他會開始講許多聽起來像在說話的嬰兒語,如「mamama」「dadalala」等。

    如果嬰兒在這階段仍然對聲音沒有反應,或者很少發出聲音來回應爸爸媽媽,家長們便要多注意。

溝通小貼士:

  1. 教孩子玩不同的聲音遊戲,如模仿動物叫聲等。
  2. 唱簡單的兒歌給孩子聽。
  3. 教孩子名字及熟悉物品的名稱。

1歲至1歲半的語言發展

  幼兒1歲起便懂得用許多手勢和口語和爸爸媽媽溝通。幼兒會自己做出「再見」、「拍手」等手勢來和人打招呼。幼兒的話語日漸清晰,會對著爸爸說「爸爸」,想要喝奶時說「奶奶」,在對話溝通時也能維持目光對視。這時候的幼兒已經聽懂許多常見物品的名稱,當爸爸媽媽給予常用的口頭指令 ( 例:著衫衫、飲茶茶 ) 時,幼兒便能做出適當的回應。

    如果幼兒到了1歲還不會用動作或聲音來表達自己的需要,或者對自己的名字完全沒有反應,家長們便要多注意。

溝通小貼士:

  1. 與孩子交談時,盡量維持水平的目光接觸。
  2. 挑選圖畫較大的故事書,與孩子一起閱讀。
  3. 多鼓勵孩子指認或說出物品名稱,若孩子未能做到,可多作示範。
  4. 多使用簡單的短句,並讓孩子嘗試模仿說出。

0-6個月的語言發展

  嬰兒出生後便開始對聲音有反應,當突然有很大的聲響(如行雷聲)時,會表現出驚嚇的樣子。嬰兒聽到有趣的聲音(如:玩具聲、音樂聲、電話聲)便會靜下來或停下來專心聆聽。嬰兒可以控制頭部轉動之後,便會有轉頭偏向聲源的反應。爸爸媽媽與嬰兒的接觸漸多,嬰兒對父母產生熟悉感,當熟人(如:媽媽)面對面說話時,會作出注視人臉/微笑/發出聲音的反應。約4到6個月,嬰兒便會發出許多「依依」、「呀呀」的聲音。

    若爸爸媽媽對著嬰兒說話,但他都不會看著你的臉,或者毫無反應,便要多加注意了。

 

溝通小貼士:

  1. 告訴嬰兒現在大人在做什麼。
  2. 使用誇張語氣與嬰兒說話。
  3. 當嬰兒發出伊伊啊啊聲時,以相同聲音回應他。

页面

订阅 RSS - 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