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愛耳‧共融‧無障礙》系列活動開始接受報名了!

  本會藉著國際愛耳日舉行《愛耳‧共融‧無障礙》系列活動,分別有聽力及輔具相關主題講座及諮詢站,對象是聾人、聽障人士及其家屬、及有興趣人士,地點在聾人服務中心,費用全免。參加者都可獲贈由澳門聾人協會出版的《聽語百科-聽覺及輔具篇》小冊子乙本。

《愛耳.共融.無障礙》系列講座:
2017.03.15(三) 20:00 輔具保養好輕鬆
2017.03.22(三) 20:00 生活輔具齊應用
2017.03.29(三) 20:00 聾健共融齊溝通
分別介紹保養聽覺輔具的方法、以及各項生活輔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日常遇到溝通問題時可運用的策略和技巧。
報名方法:即日起至3月11日前致電2848 2984、短訊至6335 7575或親臨聾人服務中心報名。

《愛耳.共融.無障礙》諮詢站
時間:2017年3月21日~ 4月25日,逢星期二下午15:00~17:00
由專業聽力師在場提供面對面的聽力及輔具諮詢,更會提供個別化聽覺輔具指導方案,以及認識和試用不同的生活輔具。歡迎大家親臨諮詢。

從預防、早期發現、康復、教育和賦權 齊步向聾健共融

  每年3月3日是世界衛生組織訂立的“國際愛耳日”,為響應這個有意義的日子,日前本會舉行記者招待會,以介紹“聽 · 語 · 愛關懷計劃”在社區聽語發現及輔具支援工作的成效,並廣泛宣傳三月份舉行的<愛耳。共融。無障礙>系列活動。

  本會自2013年獲澳門基金會資助,開創了本澳主動社區幼兒聽力和語言篩查,同時提供輔具諮詢支援和借用服務,發現不少幼兒有聽覺、語言或溝通問題,個案的數字比受資助之前的多,可見建立早療系統和輔具支援措施的重要性。
  
  根據本會實務經驗,發現不少聾人或聽障人士配戴輔具後卻未有適當保養,導致溝通和訊息接受出現問題。因此,系列活動將透過出版《聽語百科-聽覺與輔具篇》小冊子加強公眾對聽覺輔具和日常護耳的認識;並舉辦三場推廣聽覺輔具及與聽障人士、聾人的溝通策略為題的講座,此外,更會設置無障礙諮詢站,為公眾解答對聽覺知識和聽覺輔具的問題,期望藉這些活動喚起公眾關注保護聽覺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提高社會大眾重視聽覺無障礙的建設。

劉雪雯倡擴幼兒聽力篩查 籲整合現行輔具申請流程標準

  因應現時非山頂醫院出生的新生兒,須由家長自行預約方可作免費的聽力篩查。澳門聾人協會總幹事劉雪雯期望,當局可簡化相關手續並擴大可提供服務的範圍;同時建議政府整合現行的輔具申請流程和標準,方便殘疾人士購置合適的輔具。

相關手續繁瑣複雜

  早前政府曾公佈,自山頂醫院推出新生兒免費聽力篩查測試後,成功發掘更多隱性個案。劉雪雯認同相關服務成效,但指出現時非在山頂醫院出生的新生兒,要做測試須由家長在子女出生後廿八天內到所屬衛生中心預約,再到指定的黑沙環或湖畔嘉模兩所衛生中心方可作測試。以母乳餵哺的媽媽更須陪伴測試;有感相關手續繁瑣複雜,無形中影響家長主動為子女作測試的動力,加上一般新生兒出生廿八天內都為母親“坐月”的時間,卻須四處奔波辦理申請手續於理不合,期望當局可加強宣傳推廣,且因應實際情況把相關測試範圍擴展至其他醫院或各衛生中心,以及逐步把服務對象提高至在校兒童,保障幼兒的聽力發展。

未清楚哪部門申請

「愛耳.共融.無障礙系列講座」第二場已經順利舉行啦!

  聽・語・愛關懷計劃在昨日舉辦「愛耳・共融・無障礙系列活動」第二場,主題為「生活輔具齊應用」經已順利舉行。講座上由澳門聾人協會聽力師ERIC講解生活輔具的資訊及使用方法,以減少聽障人士在生活上的不便和困難及增強對危險情況的察覺。

  第三場的講座「聾健共融齊溝通」將於3月29日晚上8點在聾人服務中心舉行,屆時將會介紹不同的溝通策略,以減低聾健人士在溝通上的困難及誤解的情況。

  另外於3月28日,4月4,11,18,25日,下午3點至5點將會在聾人服務中心設置諮詢站,專業聽力師會在場提供面對面的聽力及輔具諮詢,更會提供個別化聽覺輔具指導方案,以及認識和試用不同的輔具。歡迎大家親臨諮詢。

  如果對講座、諮詢站及聽覺資訊有任何疑問,歡迎致電☎2848 2984,向本會查詢。

聾協拜訪兩教育團體交流早療需要

聾協拜訪兩教育團體交流早療需要

  因應社會對幼兒早期療育的需要,本會獲澳門基金會資助開展了「聽‧語‧愛關懷計劃」,啟動了澳門首次主動社區幼兒聽力及語言篩查,更研發及出版了本澳首份標準化語言篩查工具,以期能及早發現幼兒的語言問題。

  本會獲教育暨青年局委託,開展「澳門兒童語言發展篩查量表」的研發及編製工作,於日前分別拜訪澳門中華教育會和澳門天主教學校聯會,就有關研發篩查量表及幼兒語言問題的早期發現措施等進行交流,在是次交流中,學校人員及教師們均對完善篩查量表的工作給予意見,期望日後能繼續強彼此的溝通,共同做好早期療育的工作。

  現階段本會陸續邀請學校及家長參與數據收集,此工作極需要大家的支持,期望共同攜手為保障兒童的語言發展一同努力。

聾協舉辦講座和親子活動促手語雙語教學

聾協舉辦講座和親子活動促手語雙語教學

  為加強本澳對多元聽語介入及手語對幼兒語言發展的幫助,澳門聾人協會於二月及三月期間,分別舉辦手語雙語教學模式的講座,以及由社工局資助開辦的「手語。悠樂區」親子手語班,一方面介紹手語雙語的共融教育模式,另一方面讓家長及幼兒體驗手語雙語的教學和樂趣。

手語雙語提升整體助聾童學習

  是次講座邀請到香港中文大學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高級項目主任姚勤敏、言語治療師林玉秋、教學研究員陳鳳媚、研究助理盧瑞華等來澳分享手語雙語共融教育及語言訓練的經驗。在講座上提及聽覺模式的資訊傳遞,因傳導問題而影響聾童接受資訊,使他們受限於教育模式而無法有效學習,然而若能盡早讓聾童同時發展手語和口語,擁有雙語的兒童可運用兩個語言的資源去達到溝通的目標,並能降低因語言障礙所帶來的個人成長、情緒社交、認知及學習等其他發展障礙。因此,提升整體語言能力,無論是手語和口語,對聾童發展尤為重要。

雙語發展奠基書面語言學習基礎

  另外,講座也分享了聾童理想的語言訓練模式,在手語雙語的模式中透過健聽老師、言語治療師及聾人老師三方面的平等合作,針對不同口語及手語能力的聾童提供個別化的教學策略,以讓他們有平衡穩固的雙語發展,從而奠定發展書面語的基礎。

親子手語促親子互動、聾健共融

「愛耳.共融.無障礙系列講座」一連三場講座已完滿結束!

  聽・語・愛關懷計劃在日前舉辦「愛耳・共融・無障礙系列活動」尾場,主題為「聾健共融齊溝通」經已順利舉行。講座上由澳門聾人協會聽力師ERIC講解聾、健溝通時該注意的地方及不同的溝通策略。希望透過使用不同的溝通方式和技巧,減少聾健間溝通的困難及誤解。

  尾場活動除了繼續派發《聽語百科- 聽覺與輔具篇》之外,還有電池測電器,可簡易檢測輔具電池的剩餘電量。

  另外於4月11,18,25日,下午3點至5點將會在聾人服務中心設置諮詢站,專業聽力師會在場提供面對面的聽力及輔具諮詢,更會提供個別化聽覺輔具指導方案,以及認識和試用不同的輔具。歡迎大家親臨諮詢。

  如果對講座、諮詢站及聽覺資訊有任何疑問,歡迎致電2848 2984,向本會查詢。

 

[參訪交流] 托兒所參訪

本計劃成員先後於2013年1月、5月及6月拜訪本澳托兒所所屬總會,包括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澳門婦女聯合總會、澳門工會聯合總會、澳門明愛、澳門同善堂等。藉此介紹「澳門基金會 澳門聾人協會 聽‧語‧愛關懷計劃」,交流前線工作心得及經驗,同時邀請各會屬下托兒所參與是次計劃,為托兒所內學生進行語言及聽力健康保健檢查。計劃得到各會負責人支持及認同,均同意參與合作,讓本計劃得到極大的鼓舞。

[參訪交流] 篩檢人員第一次培訓

本計劃邀請到台灣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聽語障礙科學研究所童寶娟助理教授,臺北聽力師公會理事長陳美珠擔任顧問及指導老師。兩位老師在早期療育工作上均具有豐富經驗,倡導建立早期療育工作貢獻良多。

為讓本計劃團隊成員對早期療育有更多認識及學習有關知識及設備操作,特別安排兩位導師親來澳門教授。經歷兩天培訓安排,團隊成員透過理論學習、示範講解、儀器實習及討論交流等,對語言及聽力篩檢的方法、模式及實際操作有了深入的了解。此外,為了更好地建立本地語言篩查工具,兩位導師亦提供了不少意見作出改善。

最後,得到兩位資深老師的經驗分享及勉勵,讓團隊成員更能肯定任重道遠的未來。

童老師分享兒童語言篩檢的實際操作經驗。

陳老師講解聽力學儀器的操作。

澳門早期療育系列影片 - 100分貝的100分

愛孩子,讓我們一起推動完善澳門早期療育系統

小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
但對於聽障小孩子的家庭
他們怎樣面對將來?

在澳門早療系統尚未發展的今天
當父母知道自己子女聽力有問題
他們可以做什麼?

誠邀大家細看以上短片,嘗試代入聽障兒童父母的情境中,用心感受。

我們希望推動完善澳門早療系統的工作能有您的支持及參與,請把感受或意見留言給我們!

日期: 
星期六, 四月 11, 2015
分類: 

页面

订阅 RSS - 澳門聾人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