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玩一定係咁玩:玩遊戲,學溝通!
admin 在 提交
在孩子日常玩的各種遊戲裡,家長可以按著孩子的語言發展歷程,在遊戲中設定不同階段的溝通目標,藉著遊戲中與孩子互動,來加強孩子的語言及溝通能力!
各位家長心動不如趕快行動,和孩子一起玩遊戲、學溝通吧!
admin 在 提交
在孩子日常玩的各種遊戲裡,家長可以按著孩子的語言發展歷程,在遊戲中設定不同階段的溝通目標,藉著遊戲中與孩子互動,來加強孩子的語言及溝通能力!
各位家長心動不如趕快行動,和孩子一起玩遊戲、學溝通吧!
admin 在 提交
現在是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們無可避免會接觸到大量新款的電子產品,有時為了小朋友能夠安安靜靜,往往成為「電子奶嘴」。其實,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在適當的使用下也可成為促進4-6歲小朋友語言發展的工具。
以下是一些與孩子一起使用Apps的小貼士,以科技結合親子互動,並且設定適合的使用時間,既能得到樂趣,又能促進語言發展!
但請所有家長謹記最重要的一點:
科技永遠無法取代親子間的互動!
科技永遠無法取代親子間的互動!
科技永遠無法取代親子間的互動!
admin 在 提交
聲音各有不同的頻率,聽覺受損不一定完全沒有聲音,可能是某一音頻受損,或辨識高低音、節奏出現困難。而聽力損失亦有不同程度之分,不一定是全聾,可能是聽不清楚、聽不到部份聲音、或是聽起來斷斷續續。人類的語能力與聽覺發展息息相關,首要條件就是要聽得清楚。
嬰幼兒出生至3歲前是聽覺語言發展的黃金期,大腦的聽覺中樞需要不斷接收語音及環境聲音的刺激,方能正常發展。當幼兒早期出現聽力損失,越早發現介入,越有助於幼兒日後的聽力及語言發展。
若果家長有幼兒聽覺方面的疑問,可向本會查詢,或為幼兒預約進行聽力篩查,及早了解孩子的聽力狀況。
預約及查詢電話:2848 2984
辦公時間:
星期一至星期五
上午9:00 – 13:00 下午14:30 – 17:45
星期六
上午9:00–13:00
admin 在 提交
為把握任何一個介入的時機,盡早為幼兒提供服務,本會於8月至11月期間舉辦《家長語言介入課程》,以家庭日常生活設計訓練活動內容,培訓家長、定期跟進訓練進度及提供諮詢方式,透過親子訓練和家長小組培訓,培養家長成為子女的語言啟蒙導師。
今日進行了首場的家長小組培訓,課題是「了解孩子的溝通方式」,由專業語言人員講解與孩子的溝通方式,並教授家長如何在日常提高孩子的溝通動機,加強親子之間互動機會,並在課程上透過練習,讓家長深化掌握製造溝通機會的技巧,期望家長可於日常生活中應用,以促進孩子的語言及溝通發展。
admin 在 提交
為關懷幼兒聽覺、語言發展及早療需要,澳門聾人協會於二○一五至一七年獲得澳門基金會資助,開展第二階段“聽 · 語 · 愛關懷計劃”,其中聽、語早療部分透過宣傳、社區幼兒聽覺及語言篩查和評估等預防保健。在七、八月期間已舉行了一系列“家長語言介入工作坊”,加強家長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知識和技巧。
工作坊分別有不同的主題,講述如何透過玩遊戲、親子繪本共讀、生活情境等方式刺激幼兒聽覺、語言、發音和溝通的發展,同時更分享了如何運用平板電腦、選擇合適的應用程式與孩子互動。在工作坊上除了講解知識,更讓參與者透過演練更好地掌握應用的技巧。
針對現時澳門對語言服務求大於供,輪候服務的幼兒越來越多。為推動直接訓練以外的其他訓練模式,該會參考外地經驗,開辦家長課程及引入多元介入。該會於八月底至十一月期間舉辦“家長語言介入課程”,課程特點是由專業語言人員按家庭日常生活設計訓練活動內容,以培訓家長、定期跟進訓練進度及提供諮詢方式,培養家長掌握訓練技巧,透過親子訓練和家長小組培訓,培養家長成為子女的語言啟蒙導師。
本月將與香港中文大學聾人及手語研究中心合作,開展“手語口語雙語介入模式”的人員培訓。
有興趣報上述課程者,歡迎致電2848-2984向澳門聾人協會查詢。
admin 在 提交
相信大家平時都會用棉花棒清耳垢,也有部份人認為耳垢很污糟,需要常常清理,但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實際上,用棉花棒來清耳垢,會把耳垢越來越往裏面推,甚至可能會損害到耳膜,產生疼痛和傷害聽力。
其次,耳垢其實也有作用:可以防止外物和昆蟲進入、防止霉菌形成等。
那麼用什麼東西來清耳垢較好?其實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不用清耳垢」,若果懷疑耳朵有異樣,最好就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啦,千萬不要自己胡亂清理,以免對耳朵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如果對聽力方面有任何疑問,歡迎致電2848 2984與我們聯絡查詢。
admin 在 提交
大家好呀!昨日由澳門工人醫療健康之友舉辦的「健康同樂日」。我地都有份去到現場設置耳鏡測試同埋攤位遊戲,等市民了解耳膜情況之餘,仲畀大家對聽力與其他疾病的關係有更多嘅了解!
如大家對耳朵及聽力情況有任何疑問,或想為2-6歲小朋友預約聽力篩查,歡迎致電2848 2984向本會查詢!
admin 在 提交
北諮委劉雪雯建議,在把復康相關科目列入現時醫療、教育和社會服務的高等課程中,加強培育本地相關專業人才。當局也應為特殊幼兒提供輔具的資助配置,讓有特別教育需要的學童有公平的學習環境。
劉雪雯發言時提到,日前中國國務院殘疾人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殘聯主席張海迪在《“十三五”加快殘疾人小康進程規劃綱要》的新聞發佈會中指出,“康復是殘疾人公共服務的重中之重”,以及“教育是殘疾人實現平等參與、融合發展的根本”,並強調殘疾兒童的早期康復以及融合教育的重要性。然而,本澳早期介入及特殊教育被長期詬病。現時越來越多兒童需要早療和特教,政府卻未有具體措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不少家長更擔憂當局或會為減少輪候數字而削減服務量,問題值得正視。
將復康列入必修科
她認為,政府應透過整合現有服務以及跨部門合作,在現時有關醫療、教育和社會服務高等課程中,把復康相關科目列入為必修科目,加強未來相關人員認識復康服務、特殊教育及融合教育,培養本地相關專業人才;當局也應重視輔具對特殊幼兒的必要性,為他們配置資助,學校應主動配合學童在校使用輔具,確保有需要特別教育的學童能順利學習。
admin 在 提交
今日捕獲野生聽語愛精靈聯同澳門聾人協會手語大使,一起進行「因手語 我共享平等」巡迴手語社區推廣,到澳門多個地區教授市民手語,將手語帶入社區,唔知大家有冇見到他們呢?
錯過咗都唔緊要呀,因為明天下午2:00-5:30會在氹仔花城公園側舉行『聽語愛社區互動日』,心靈手語節目主持會在場繼續教大家手語。除了有聽覺無障礙及語言的攤位遊戲,還有耳鏡檢查,更可為幼兒預約聽力篩查保健。更加唔少得,聽語愛精靈會到場與市民拍照,各位一定要黎呀!
admin 在 提交
今日聽·語·愛精靈再現花城公園,與心靈手語主持一齊同市民「 聽·語·愛社區互動」!大人細路一齊玩攤位遊戲、合照同學習手語之餘,仲不忘做返個耳鏡檢查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