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溝通是連繫的鑰匙!為聾健打開連繫彼此的大門!

  每年五月是由美國聽力及語言學會提出的改善聽覺及言語月(Better Hearing and Speech Month, BHSM),今年的主題是「溝通是連繫的鑰匙(Communication: The Key to Connection)」。

  溝通包括不同的工具和方法,可以運用肢體語言、手語、口語、筆談、圖片等,都是屬於溝通的管道。對於聾人及聽障人士,因聲音的傳導障礙,無法完整接收到口語訊息,實際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都充斥著各種溝通方法。讓我們響應今年改善聽覺及言語月的主題,結合各種溝通方式,利用綜合溝通(Total Communication)的鑰匙,為聾健打開連繫彼此的大門。

聾協訪衛生局交換幼兒聽力篩查意見

聾協訪衛生局交換幼兒聽力篩查意見

局方認同幼兒聽力問題早期發現及確診的重要性,在目前已為高危新生兒進行聽力篩查多年的基礎上,期望今年能普及至全澳新生兒均接受聽力篩查。

並積極研究為現時聽.語.愛關懷計劃所發現的懷疑聽覺障礙幼兒提供轉診安排,與聾協探討透過衛生中心及專科門診等不同渠道進行聽力評估覆診程序,並同意繼續與聾協保持恆常溝通,關心聽覺輔具需要。

另建議聾協繼續提供有助醫護人員與聽障人士、手語使用者的溝通方法及配套設施及人員,期望共同合作以改善聽障人士的服務並提供適切的支援。

把握聽語障礙復健黃金期 早期療育助殘障兒成長

把握聽語障礙復健黃金期 早期療育助殘障兒成長

小童呱呱落地,並非全部健康,部分可能有先天或後天殘障,但是否沒有機會大放異彩?其實,只要通過“早期療育”為這群小朋友提供醫療和教育,他們亦能追上同儕,健康成長。去年聾人協會在澳門基金會資助下推出“聽 · 語 · 愛關懷計劃”,透過篩查及早發現兒童的聽力及語言問題,及早介入,並關顧聽障人士對輔具的需求。計劃推行逾一年半成效不俗。

澳缺早期療育
聾協總幹事劉雪雯表示,殘障兒童不能因為有所不足,而被社會忽略,他們應享有健康成長及受教育的權利。有研究指出,兩歲前是兒童聽力及語言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將來學習的基礎。但本澳缺乏殘障兒童早期發現及介入系統,阻延了這批兒童的復健黃金期。殘疾人士缺乏輔具支援,會影響到學習、工作、生活及社會參與。

篩查問題兒童
為加強社會對兒童聽力及語言保健措施的重視,推動澳門建立早期療育系統,並關顧聽障人士對輔具的需求,聾協在澳門基金會資助下推出“聽 · 語 · 愛關懷計劃”,包括“早期療育先導計劃”及“聽覺輔具支援服務計劃”,推行期間橫跨二○一三年及二○一四年。

聽障童:打開新世界

聽障童:打開新世界

計劃提供輔助聽覺裝置給聽障學童和民間機構借用

聾協不時到社區推廣早期療育,如讓居民體驗檢查耳 道的過程。
FM機助聽得更清晰
聽障童:打開新世界

“好清楚呀,好似一個全新嘅世界咁!”這是聽障學童“堂堂”使用輔助聽覺裝置——無線調頻系統(FM機)後的感嘆。自小有聽力問題的堂堂一直有配戴助聽器,但受到雜音的干擾經常聽不清楚,影響到日常學習。直至去年獲“聽 · 語 · 愛關懷計劃”借用FM機,聆聽聲音的效能有所提升,堂堂上課的專注力上升,成績亦有所進步。

減雜音更專注
堂堂出生後數月,堂堂媽媽發現他聽力有異常,於是到醫院檢查,發現堂堂雙耳均患有中耳炎,聽力已經降低。作為家長,堂堂媽媽最初知道這件事如晴天霹靂,十分徬徨,不知道哪裡有切合小朋友情況的社區資源。後來轉折認識聾協,便讓堂堂在啟聰中心上課,同時在普通學校學習。

聽障家長:早發現真好彩

聽障家長:早發現真好彩 疑似患病應及早檢查治療

“聽 · 語 · 愛關懷計劃”幫助了不少幼兒及早發現聽力和語言問題,亦為家長提供社區資源的訊息,少走“冤枉路”。“皓皓”和“軒軒”分別有聽力和語言問題,他們的媽媽認為,早期療育對殘障小朋友的成長十分重要,否則越拖越久,只會令問題更嚴重。呼籲子女有疑似感官障礙的家長,及早帶小朋友檢查並治療。

四歲的皓皓現就讀幼稚園,由於該幼稚園有與聾協合作為學生進行聽力和語言篩查,發現到皓皓有中耳積水問題,導致聽力下降。其實皓皓此前已有一些情況,如間中聽不清楚而要別人重複說話,但因小朋友不舒服亦不懂表達,皓皓的媽媽以為兒子只是佻皮,所以沒有發現任何徵兆。得知患病後非常擔心。

幸好皓皓已接受了手術,不過還需最少數個月才能痊癒。透過聽力篩查及早發現問題,她直呼好彩:“再耐啲唔知會發生咩事,再惡劣會令情況更嚴重。”對於未作評估的疑似有聽力或語言問題孩子,她希望其家長積極面對,盡快帶小朋友接受檢查和治療,避免病情惡化。

軒軒的媽媽最早發現兒子有異樣,經醫生檢查後,證實當時兩歲的軒軒有語言發展遲緩的問題,自此軒軒便一直接受治療,語言發展有進步。她表示,之前難以掌握語言障礙上的社會資訊,透過“聽 · 語 · 愛關懷計劃”獲得更多訊息,由社工配對資源,減低了無助感。

聾協:中央評估轉介助特教童

聾協:中央評估轉介助特教童

促衛教社工局協調無縫早療服務

據估算,本澳約有千四名幼兒可能有發展遲緩問題,若在六歲前及早介入治療,有助其發展越趨接近同齡人,從而減輕社會成本。有民間機構為有需要幼兒提供早期療育服務,但欠缺中央評估和轉介機制下,不少家長發現小朋友有問題亦不知從何求助,錯失治療黃金期。聾協總幹事劉雪雯建議當局整合資源,由衛生局、教青局及社工局協調建立中央機制,讓發展遲緩兒童能無縫獲早療服務,同時為家長提供資源連結,免走冤枉路。

未顧及學齡前幼兒

啟聰赴港分享語言篩查成果 可為二至三歲幼兒篩查及早發現治療

啟聰赴港分享語言篩查成果
可為二至三歲幼兒篩查及早發現治療

聾人協會及轄下啟聰中心日前組織聽力和語言訓練專業團隊成員,赴港參與 “二○一四年香港言語及聽力研討會”,並發表編製澳門本地化語言篩查測驗的研究成果。

研討會邀請了國際專家學者就聽力及語言範疇分享自身工作經驗及學術研究,共發表了五十四篇與聽力、語言障礙有關的臨床及研究成果。當中探討了認知功能的評估及介入方法,並在助聽器選配及溝通障礙個案上介紹有關技術的應用,亦有學者發表了提升失智症患者溝通及認知功能的計劃成效,反映關注聽力及語言障礙不只是溝通問題,認知及其生活品質亦應受到重視。另外,會上有多個標準評量工具的研究發表,透過工具編製早期發現語言障礙的幼兒,給予介入以減少日後學習困難。

通過“澳門基金會 澳門聾人協會 聽 · 語 · 愛關懷計劃”促成的首份澳門標準化語言篩查工具的初步結果,在研討會上,聾協聯同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頭頸外科學系副教授兼言語治療科主管李月裳透過海報形式發表,並與其他參與者交流研究方法及設計。透過澳門標準化語言篩查工具可為二至三歲的幼兒提供語言篩查,及早發現疑似語言發展遲緩的幼兒。另有與會者提出能否重新收集數據及分析,以把該工具修訂成為香港版本。

補充現有服務配套回應家長兒童需求 啟聰教家長促幼兒語言發展

補充現有服務配套回應家長兒童需求
啟聰教家長促幼兒語言發展

三歲前是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然而本澳現時語言訓練服務名額不足,語言發展遲緩的幼兒容易因輪候時間過長而錯過了復健的黃金期,家長須承受不小心理及情緒壓力,特別在輪候服務期間,家長更處於徬徨無助和迷茫不安的困境。為此,啟聰中心日前舉辦一連兩場親職教育工作坊,提供家長於生活中促進幼兒語言發展的技巧,並透過適時的專業協助可讓他們感受到心理支持,使家長充權賦能,從而協助提升子女的溝通能力。

是次工作坊主要分為理論講解及實踐示範,並以小組形式為家長作諮詢及討論。在理論講解方面,讓家長在語言治療師的支援下,學習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運用簡單玩具、繪本、遊戲,讓子女透過親子共讀、豐富的活動及合適的技巧,以提升溝通動機及語言能力。治療師會對個別幼兒的語言問題及發展目標進行分析,提供示範說明和建議,同時透過實際演練,讓家長更容易習得促進語言發展的技巧,並於日常生活中應用。工作坊亦建立起治療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平台,家長之間亦可藉此互相交換資訊,分享日常照顧子女的心得和經驗,形成彼此之間互相支持的網絡。

家庭環境與幼兒的發展息息相關,故此早期療育是“以家庭為中心”的理念和服務模式來提供介入,強調家庭的參與及對兒童發展的重要角色,並協助幼兒及其家庭發揮潛能,從而使早期介入達致最佳的效果。

聾協昨發佈“聽 · 語 · 愛關懷計劃”階段性結果

澳門日報 2015 年3月10日 星期二

聾協昨發佈“聽 · 語 · 愛關懷計劃”階段性結果
28人確診聽障 107人語言發展慢

聾協調查關懷兒童聽力發展

聾人協會獲澳門基金會資助,於二○一三至二○一四年開展“聽 · 語 · 愛關懷計劃”,昨日發佈階段性結果。計劃主動為本澳十六間托兒所、兩間幼稚園約二千一百名二至三歲幼兒作聽力及語言篩查,發現當中的二十八人確診具有聽覺問題、一百○七人為語言發展遲緩,並為相關兒童進行及早介入治療。聾協認為,計劃以各種宣傳方式,提高社會的認識,開展主動到幼兒機構篩查的新篇章。

發佈會昨日下午二時半假科學館會議廳舉行,會上先播放影片,闡述家長對幼兒患有聽障的經歷,讓出席的多個政府部門、社團代表,以及復康界人士有初步認知。

投入五百萬推計劃

本地硏發標準語言篩查工具年內推出 劉雪雯:建早療系統刻不容緩

澳門日報 2015 年3月10日 星期二

本地硏發標準語言篩查工具年內推出
劉雪雯:建早療系統刻不容緩

聾人協會總幹事劉雪雯表示,“聽 · 語 · 愛關懷計劃”結果顯示,不少個案隱藏於社區未被察覺或較遲發現,印證建立早療系統及輔具支援措施刻不容緩。透露該會已研發出本地標準化語言篩查工具,預計今年推出,冀能廣泛使用,讓專業人士、照顧員以至家長均能發現小朋友初期是否出現語言障礙。她呼籲家長應留意小朋友不同階段的成長,包括聽力與語言問題,以及對比對同齡小朋友有否存在不同,若產生疑問,應盡快尋求專業團隊協助。

宣傳已達四萬人次

劉雪雯表示,聾人協會獲澳門基金會資助,於二○一三至二○一四年開展“聽 · 語 · 愛關懷計劃”,包括了“早期療育先導計”和“聽覺輔具支援服務計劃”,與各父母一同關心兒童早期發展狀況,讓社會重視兒童聽力及語言全民保健措施,推動澳門建立早期療育系統。並關顧聽障人士對輔具的需求,減低溝通限制,平等參與社會。

“早期療育先導計劃”透過宣傳單張、海報、期刋等廣泛讓社會認識早期療育,派發二萬一千八百多份,向近三千個機構及單位宣傳接觸,包括政府部門、醫療單位、社團、教育機構、托兒所及商業機構等;並配合網頁及社群網站介紹計劃,宣傳人次達四萬人次。另舉行講座、工作坊及社區推廣活動。

页面

订阅 RSS - 聽語愛資訊